常风在东厂重新敲锣另开张。

被钱宁、张采排挤出锦衣卫的老弟兄们,陆陆续续来到东厂聚齐。

锦衣卫指挥使值房。

尤敬武和钱宁、张采对坐着。

尤敬武道:“钱指挥使,张同知。

这两年来你们对我照应有加。

我记着你们的情,记一辈子。”

“但水有源,树有根。

义父去了东厂,我一定要跟过去。

指挥佥事一职,二位另找合适人选吧。”

钱宁叹道:“你要辞差?伱在锦衣卫是堂堂正四品的指挥佥事。

到了东厂,撑死只能做个正六品的理刑百户。”

张采附和:“敬武兄,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。

哪有盼着官儿越做越小的道理?”

尤敬武道:“我意已决。

还请二位上官成全。”

钱宁叹了声:“好吧。

你要去东厂我们不拦着你。

可咱们这么多年的弟兄,有几句话我要劝你。”

“常爷去东厂,是在跟刘公公打擂台。

如今连内阁首辅都要让刘公公三分。

常爷又是何必呢?”

“你过去之后,要拦着点常爷。

别总跟刘公公作对。

否则常家危矣,你尤敬武危矣。”

尤敬武拱手:“多谢钱指挥使提点。

那您现在就在我的辞官文书上批阅盖印?”

钱宁点点头,提笔在尤敬武的辞官文书上写了个“准”

字,又盖上了官印。

尤敬武拿了文书:“二位上官,那我这就告辞了。”

尤敬武走后,张采抱怨钱宁:“你不该这么痛快放他走。”

钱宁道:“留得住他的人,留不住他的心。

而且尤敬武留在锦衣卫,等于常爷在锦衣卫中有一枚大号暗桩。

他走了也好。”

张采想了想,说:“也对。

唉,你看着吧,用不了多久,东厂就会来跟锦衣卫抢生意!”

有位名叫蒋天养的暹罗国古圣贤说得好:做大事要成功,三个条件,完)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